3月6日至7日,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江苏、河北、山东、河南、重庆等省市建筑业协会及中建八局、中建四局、中国五冶、华西集团等建筑企业、劳务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深入成都的工地和企业,对四川建筑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做了调研。
6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项目施工现场,了解该项目承建单位中国五冶集团利用“安心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链路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保障建筑工人薪资权益的做法。该工地的班组长周学锋向调研组介绍:“使用了‘安心筑’后,方便了我在工地上安排任务、给工人记工记账,工人可以用手机APP考勤打卡、接受任务、核对记工,可以及时领取工资。这个系统还限制没有任务单的工人不能进入工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保障了工地施工安全。”有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介绍了依托智慧治欠系统和项目端“安心筑”系统精准数据开展行业智慧治理的相关举措。
6日下午,调研组与四川住建、人社部门及相关企业,围绕建筑业产业工人培育及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四川省建筑业协会会长殷时奎在座谈会上介绍,四川省是全国产业工人大省,建筑“川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享誉全国。四川省住建、人社等部门对建筑业产业工人的培训工作格外的重视,通过“院校+基地+工地的创新模式,加大建筑业关键岗位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和支持。2024年,四川省住建厅和人社厅联合印发《四川省乡村建设工匠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有力地提高了四川建筑业工人队伍的能力和从业素养。
河北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任国民说,“四川有关部门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监管很到位,通过智能化的应用平台,可了解一线产业工人的详情,如年龄结构、学历、收入水平、地域、工种需求等,有关部门可根据统计分析,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导向。”
叙永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阳明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叙永县在建筑产业工人培育上的经验和成绩。叙永县作为住建部首批两个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试点县,在“家门初训”“学校集训”“工地实训”“网络复训”的建筑产业工人培育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地推进数据调查、管理模式、课程开发、品牌培育的“四项创新”,不断推动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建设。周阳明表示,“叙永县将夯实建筑工人培育基础、拉伸建筑产业生态链条,探索建筑科技赋能驱动,坚持把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和建筑劳务输出作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筑产业。”
7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中建八局承建的中海天府中心主塔项目建筑施工工地现场,了解智慧工地建设情况。项目经理陈斌介绍了中建八局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智慧工地平台—“中建八局西南工地超融合智联智控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现场人员实时监测、施工设备态势把控、危险源分析晾晒,工期、验收、里程碑节点清晰明确、现场动态迅速把控。陈斌介绍,“我们的项目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机器人,嵌入主要施工场景,辅助或替代人类在建筑工地上进行实施工程作业和管理活动,提高效率、保障质量、安全,实现低碳可持续建造。”
近年来,成都积极做出响应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号召,将建筑产业工人培育作为“十四五”时期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重点工作,创新打造建筑产业工人培育“成都模式”。自2022年起,成都市稳步扩大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范围,规模化实施产业工人技能考评和星级认定。截至2025年1月,已累计培育建筑星级产业工人7.5万余人,其中三星级及以上产业工人1.6万余人。
6日上午,调研组还来到一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了解该公司在推动建筑业数智化转型上的探索。一智科技以建筑工人权益保障为切入点,历时6年、投入5亿多元打造了“安心筑”数字施工管理系统,为解决建筑业呼声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行业乱象提供了开创性解决方案。“安心筑”首创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链路数字化管理模式,以施工一线精准数据为驱动,落实了各方主体责任,堵住了弄虚作假的漏洞,为保障各方权益建立了“数字账本”。在成都高新区及广州、江苏泰州的应用成效表明,“安心筑”切实发挥了去伪存真的作用,真正的完成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有记录、验收评价有基础、主体责任可追溯、实施工程质量可溯源、薪资发放有依据、监管执法有支撑,在帮企业提质降本控风险的同时,助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智科技创始人刘勇刚表示,该公司将继续深化建筑业数智化创新,打造行业知识库、人才库和AI大模型,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叙永县产业工人培育输出负责人杨光群介绍,“通过这次调研,了解了国家对建筑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方向和决心,让我们更坚定对于产业工人定向培育,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同时,也了解到了‘安心筑’等智能化软件在建筑工人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后我们也计划引入相关软件”。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